中新社長沙6月22日電 (記者 陶社蘭)被稱為茫茫海天“定位神器”的激光陀螺,一直是世界各國國防科技競爭的制高點。40多年前,時任國防科委副主任的錢學森將寫有激光陀螺簡單原理的兩張小紙條交給國防科技大學。如今,國防科大激光陀螺技術創新團隊已成為該研究領域的國家隊和主力軍,成功研製出多種型號的激光陀螺,多項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創造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多個第一。
  中國各大媒體近日廣泛報道國防科技大學激光陀螺技術創新團隊事跡,全面介紹中國激光陀螺研究過程。
  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大放異彩,令世人矚目。而讓“戰斧”巡航導彈實現“千里點穴”功能的核心器件,就是激光陀螺。
  激光陀螺,又叫環形激光器,它在加速度計的配合下可以感知物體在任意時刻的空間位置,被稱為武器平臺定位導航系統的“心臟”。
  1971年,國防科技大學成立激光教研室。
  當初,中國有十多家單位開展這項研究,最後都因基礎工藝過不了關而先後放棄。
  “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更要堅持下去。如果我們不乾,就可能給國家留下空白!”中國工程院院士、時任團隊負責人的高伯龍說。
  終於,1994年11月8日,中國第一臺激光陀螺工程化樣機在國防科大誕生。中國成為繼美俄法之後世界上第四個能夠獨立研製激光陀螺的國家。
  為使激光陀螺走出實驗室,他們攻剋技術難關,完成了激光陀螺的工程化。面對激光陀螺實現產業化的要求,他們又與北京、天津、長沙多個單位合作建立了生產線。
  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秦石喬對中新社記者表示,讓成果最大限度轉化為戰鬥力,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43年的發展,團隊已成為中國激光陀螺研究領域的國家隊和主力軍,創造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多個第一:第一臺高精度反射率透射率測試儀;第一個激光陀螺實驗室樣機、工程化樣機;第一個實現激光陀螺產業化生產;第一傢具有獨立知識產權並能全閉環研製生產激光陀螺的單位……
  然而,由於保密需要,團隊成員的學術論文不能公開發表;由於攻關進程緊張,他們沒有時間準備報獎材料,43年來只報了三次獎,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完)  (原標題:國防科技大學激光陀螺技術創新團隊多項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v28gvpm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